元文宗天历元年(1328)九月十八日(阳历10月21日)未时,在濠州钟离(治所在今安徽凤阳临淮东板桥镇境内)东乡燃灯集金桥坎的一个村庄(今凤阳小溪河镇燃灯社区金桥村)里,从一户汉族农民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,传出清脆稚嫩的啼哭声,一个瘦弱的婴儿降生了。
婴儿的母亲陈氏,是个贫苦的中年农妇。因为正值秋播小麦的大忙季节,她虽已临近产期,这天上午还是同往常一样,下地帮丈夫播种小麦,快晌午时才回家来做午饭。待丈夫和几个孩子吃过午饭,下地干活,她收拾好碗筷,喂完鸡鸭,又急匆匆往地里赶。不想走到半道,腹部便一阵一阵疼痛起来,她意识到自己的第六个婴儿就将出世了,狠心咬紧牙关,忍着剧烈的疼痛,回头往家走。刚刚迈进家门,靠着墙壁喘口大气,她就身不由己地顺着墙壁下滑,仰卧在地上。不一会儿,只听“哇”的一声啼哭,腹中的婴儿便呱呱落地了。
陈氏的丈夫朱五四,闻讯从地里赶来,找了村里一个年老的妇女为他的妻子接生。过一阵子,这个年老的妇女接生完毕,笑着恭喜朱五四,说他妻子生了个男孩。当时汉族的习俗,平民百姓一般是不取名字的,只用行辈或出生日期或父母的年龄合算一个数目字作为称呼。朱五四的名字就是这么起的。他的儿子属“重”字辈,早先出生的三个儿子分别叫作重四、重六、重七,还有四个侄儿分别叫重一、重二、重三、重五,他便给这个刚出生的小儿子起名为重八。重八长大成人后,为自己正式取名为兴宗,后又改名为元璋,字国瑞。查继佐《罪惟录》说他在富贵之后,还曾改名元龙,因繁体字龍字犯忌讳,又把偏旁的“傶”改为“帝”,成为“傸”字。据说,他家乡的父老乡亲,曾叫他元龙。他就是未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。由于他登基后使用洪武年号,后人又称他为洪武皇帝。至今,他家乡凤阳的老百姓,还称他为朱洪武。据传说,朱元璋出生的前一天,母亲陈氏做了个梦。她梦见自己在麦场上干活,有个头戴黄冠、身穿黄袍、胸前垂着一把长髯的道士由西北方向走来,从场院的一堆麦糠里取出颗白色药丸,放到她的手中。她定睛一看,药丸闪闪发光,渐渐变大,忙问道:这是什么?老道士说:这是丸大丹,送给你吃吧!她把药丸咽下肚里。醒来后,陈氏把梦讲给朱五四听,嘴里还透出一股清幽的香气。第二天,她生下朱元璋时,红光闪耀,满室生辉。此后,到了深夜,这座茅草屋常有红光闪现,邻居以为她家失火,赶忙奔来营救,但走到茅草屋跟前,红光却又消失不见了,大家都感到疑惑不解。
这种传说,显然是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之后附会编造出来的,目的是为了把他神化成受命于天的“真龙天子”。其实,朱元璋的诞生,并不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么富于诗情画意。